首页

美女踩踏

时间:2025-05-23 22:59:29 作者:小城大业丨一个小县城如何造就年产1.45亿辆的童车“骑”迹? 浏览量:61879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聂思媛)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祥地,常州因运河而生,也因运河而兴。流淌了千年的大运河,引导着常州从农耕部落一路流向工业强市,助力常州闯出了一条极具竞争性的特色发展之路。

  “运河两岸,烟囱林立,厂房如织”,这是常州工业与运河交织的生动写照。近日,“以河为媒——沿着大运河看中国”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访团走进江苏常州,探寻运河工业遗产保护的“常州样本”。

  留存城市记忆

  按照1:1比例还原的常州火车站、“复兴号”动车组模型、上世纪50年代的纺机农机……走进常州大运河工业遗产展览馆,一张张老照片、一台台旧机器,讲述着常州百年产业的变迁,见证着常州工业厂牌的辉煌。

  原戚机厂工具公司党支部书记、原铁道部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汉明饱含深情地向记者介绍了戚机厂老设备展品,其中有的服役时间达100余年之久。一台机车的开发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宝贵遗产需保护,更需代代相传。“通过这些无言的实物,让年轻人了解到这几代中国人为中国的铁路工业和中国铁路运输现代化作出的无私贡献,并以前辈为榜样接续奋斗,这就是大运河工业遗产展馆的意义。”

  近年来,常州市在原工业厂房的基础上,以“保护、利用、再生”理念进行建设,打造功能齐全、氛围独特、更加现代化的文旅产业和文化集聚地,发展利用好运河工业遗产。如今,大运河沿线的工业遗产点约38处,包括恒源畅厂、大明厂、戚机厂3个国家工业遗产,在保护好运河财富的同时,也留住了运河工业遗存的记忆。

  赓续红色文脉

  一段段风云壮阔的历史,辈出的革命先驱、英雄人物是常州的文化珍宝,亦演化为城市薪火传承的精神纽带。常州始终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弘扬,坚持用好红色资源,打响红色文旅的常州品牌。

  江苏华电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即“戚电厂”)始建于 1921 年,与党同龄,是一颗跳动在沪宁线上的“动力心脏”。2018 年,为更好地传承弘扬戚电百年红色基因,戚电公司在集团公司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重点建设了红色教育基地。近年来,戚电公司持续深挖企业丰富的红色资源,探索“红色文化+工业旅游”,延伸出多种叠加发展模式,使戚电这家百年老字号焕发出新生机。

  古运河畔,红色基因。常州依托运河文旅长廊、运河沿岸三家百年企业以及运河党建文化公园,开启运河红色工业文旅实境课堂。2021年,常州经开区大运河红色工业旅游线成功入选江苏省“运河百景”。党史教育与运河文化相生相依,极大丰富了红色旅游的形式和内涵,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开启一场红色之旅。(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编辑:李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全国两会,国际社会读懂中国之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更加坚定、系统地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两山”理念。迈上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要积极探索推广“两山”转化路径,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国防部: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由于产品单一、创新意识薄弱等因素,姚江鞋业一度陷入发展瓶颈,面临着“做得出来却卖不出去”的窘境。“利润很低。”郭信均坦言,后来很多人不再从事制鞋行业,鞋业产业逐渐萎缩,“最后鞋企剩下不到100家”。

上班族请注意,代表委员们@你了

“山上根本没有能够通行的道路,抢险物资不具备进场条件。”抢修队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大部分抢修队员有过2008年、2016年两次抗冰抢险经验,但真正到达现场时,恶劣的环境还是出乎大多数人的想象。

福建:新农人扎根乡村 经营“向往的生活”

现场数次响起的掌声,传递出信心。哪一年春天不是回暖中亦伴随前行的挑战与困难?但“有事好商量”、善于解决问题的制度总能带来克难的智慧和信心。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